close

內容來自銀行個人信貸利率hexun新聞

工程機械創新撐起中國制造的脊梁

2012年上市公司半年報已於近日全部公佈完畢,隨著4萬億投資工程的逐步收尾,高鐵和房地產連續兩年的高速增長期戛然而止,被譽為“中國制造業脊梁”的工程機械行業的產銷增速回落幅度和持續時間均超過市場預期,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徐工機械(000425,股吧)以及柳工等企業凈利潤分別出現瞭13%—70%不等的下滑,唯有中聯重科(000157,股吧)萬綠叢中一點紅,逆勢創下瞭21.47%的增長,被市場奉為工程機械股的“定海神針”。外有危機重重深不見底,內有強敵林立虎視眈眈,中聯重科憑什麼能夠在市場如此低迷時依然創下大幅增長的奇跡?帶動並撐起瞭這個行業的高速發展?這個問題引得諸多市場分析人士很想探究其因,經過我們仔細梳理中聯重科20年來的科技創新與國際化發展之路後發現:“做核心技術的引領者”——這是中聯重科保持常勝的不二法門。20年創新,撐起中國制造脊梁今年是鄧小平“南巡講話”的20周年紀念日,恰巧的是,今年9月28日,中聯重科也將迎來其創立20周年紀念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所謂中國制造業“脊梁”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幾乎完全被國際廠商占領,國內廠商被指在“夾縫中生存”。而就是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中,時任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600984,股吧)研究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帶領一個隻有7個人團隊和借來的50萬元,於1992年創建中聯建設機械產業公司,並在1993年成功開發出中國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凝土輸送泵,當年銷售10臺實現產值400萬元,率先將頑固的外資封鎖撕開瞭一道口子。在對第一代產品進行技術改造的基礎上,公司第二年推出瞭第二代混凝土輸送泵,當年實現爆炸式增長,年凈利潤達1100萬元。據中聯重科一位老員工回憶,“就是詹純新董事長當時也沒有想到,他們率先走出的這一小步,成功地踢開瞭民族工程機械產業爆發式發展的大門”。此後,詹純新帶領的中聯公司便暗暗發誓,一定要打一場民族工業的“翻身仗”,挺起這個脊梁。2010年,中聯重民間信用貸款代償房屋信用貸款代書缺錢急用哪裡汽車貸款信貸房貸科宣佈成功研發全球最大塔機——水平臂上回轉自生塔式起重機,它能將240噸的重物吊高至210米,相當於一次將60頭大象吊高至70層樓的高度。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世界第一塔機”打上瞭“中國制造”的銘牌,而這個銘牌上的名字,就是中聯重科!如今的中聯重科,已經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瞭其“核心技術引領者”的地位無可撼動。2012半年報的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中聯重科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248%,居工程機械企業榜首,並位登中國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申請全國五強。”相比三一重工等工程機械同行,中聯重科在很多領域“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轉戰海外,貼上中國智造的標簽如果隻滿足於國內市場的創新龍頭地位,中聯重科恐怕仍難以獲得今天的傲人成績,而打破藩籬“走出去”,實現國際化的創新,才是中聯重科的制勝之道。2001年,中聯重科正式收購英國保路捷公司,初步嘗試“走出去”的科技創新之路。2008年6月25日,中聯重科宣佈斥資2.71億歐元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100%股權,引起境內外媒體的極大反響,此後中聯重科與CIFA的組合取代瞭競爭對手普茨邁斯特,成為行業新的掌門,並保持瞭混凝土機械業務在全球銷售收入和市場份額的兩項第一。“洋為中用,中西融合”,中聯重科很快體會到瞭國際化創新的好處。2012年7月,中聯重科融合 CIFA 最新歐洲技術自主研發的80米碳纖維臂架泵車正式投入使用,該設備可將C25混凝土泵送到19層以上高樓,一舉刷新泵車泵送高度的世界紀錄。該產品的問世,標志著中聯重科已經牢牢掌握瞭世界最尖端的混凝土泵車臂架技術,成為同行業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據公開資料顯示,中聯重科目前行業技術覆蓋率已經超過75%,平均每天就有一項新技術、新產品誕生,其自主研發的我國第一臺六橋底盤百噸汽車起重機、多功能軍品車、TCR6055-32大型動臂塔式起重機、LTXM2100露天銑煤機等,均填補瞭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此外,全球最長臂架的三橋底盤泵車、全球最長四橋6節臂泵車、國內最大的塔式起重機、國內最大的越野輪胎起重機等,幾乎都成瞭國內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的引領性產品。標準之戰,國傢利益之勝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工程機械承擔著為很多國民經濟部門和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生產工具的任務,可以稱為“手段型”產業,具有戰略性、基礎性的特點,其創新成果極大推動瞭一批重要產業的發展。毫無疑問,工程機械扮演著國民經濟“基礎性產業”的角色,這個被譽為制造業“脊梁”的行業引人關註。可以想見,沒有中聯重科等企業生產的三橋底盤泵車、四橋6節臂泵車、大型塔式起重機、LTXM2100露天銑煤機等等優秀工程機械,我國正著力發展的風力發電、建築施工、橋梁建設、資源開發等重要產業將遭受嚴重制約。而真正制約工程機械產品發展的要素之一還有“標準”。眾所周知,“標準”已經成為市場營銷的制高點,誰擁有標準誰就能擁有市場,在市場上擁有更多話語權,更有競爭力。但在國際競爭中,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此前一直受制於人,其中“標準”控制就是最重要一點。“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技術,三流企業做生產”,除瞭在國內行業產品創新和技術升級上,中聯重科一直充當“引領者”的角色外,面對國外標準控制,中聯重科發誓“一定突破”。2012年5月21日,經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管理局(ISO/TMB)批準,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委員會秘書處(ISO/TC96)由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遷往中國,而中國的落戶單位正是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誰擁有瞭標準,誰就擁有瞭話語權,而話語權又將轉化為競爭力”。一位工程機械制造業業分析師指出,“這是我國第一個裝備制造業的國際標準化秘書處,如此高技術要求的國際組織落戶中聯重科,不僅表明中聯重科已經在全球起重機行業具有領先地位和主導作用,而且對整個作為 ’ 脊梁 ’ 的中國裝備制造業來說,都是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中聯重科有關負責人表示,“一項標準被納入國際標準,往往可以帶來極大的經濟利益,甚至能決定一個行業的興衰。而中聯重科作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將自己的先進技術轉為國際標準,不僅是提升行業競爭力之本,更是提升國傢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9-17/145925956.html
arrow
arrow

    ruvh94g9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